1、转变技术理念
蓝色经济下水技术变革并非是一次“废旧出新”技术革命的开始,而首先是一场回归生态、顺应自然的理念变革。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年代,我们获取的幸福指数多半是以牺牲自然生态为代价的。当我们拥有别墅之时,却发现周围水没了、有水时又黑臭了!这与生活水准提高后人们向往以水为邻、与湖为畔、亲水为悦的初衷背道而驰。于是乎,在“低”技术没有高效解决缺水与水污染的情况下,当政者寄希望以强大的经济实力驱动“高”技术来解决现实问题。然而,高技术要么是逆自然的、要么是难以驾驭的,最后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以至于出现污水设施普及的同时黑臭水却开始肆虐之现象。
其实,污水处理技术发展的最高目标也是一个中心(可持续)、两个基本点(碳中和、磷回收)。这实际与我们老祖宗几千年创造的“粪尿返田”之原生态文明习惯殊途同归,差别只在技术难度与管理水平。因此,对量大、面广、被土地包围的农村来说,最大限度恢复和维持“粪尿返田”之原生态文明习惯就是最为朴实的蓝色经济。与其花钱去搞“农村污水处理技术”,不如将同样的钱支持、鼓励农民“粪尿返田”。如果说连农民都不用粪尿种田了,生态文明之最基本元素岂不是荡然无存?!诚然,农村旱厕存在卫生和气味等一些环境问题,但这些问题相对于污水处理技术来说如汤沃雪,以源分离为基础的“生态卫生”排水方式可有效解决之;对卫生部门担心的病原菌传播问题则可通过“沤肥”等简单灭菌方式加以解决。
城市今后普遍追求的可持续污水技术无论在技术内涵与管理水平上都不可能与原生态文明习惯同日而语,非一般专业技术人员所能掌握(如,厌氧氨氧化与好氧颗粒污泥技术),绝非原生态文明来得那么简单和容易。管理者若能认清这一形势,我国至少还有一半人口有机会去维持/恢复原生态文明习惯的机会。一方面要教育农民,粪尿返田绝非生活陋习,而是原生态文明习惯;另一方面,政府在经济上应补贴/鼓励农民首先使用自家粪尿返田,更要奖励“他人肥水流进自家田”的作法,最大限度避免以处理方式去除营养物、有机质的逆生态行为。其实,只要在粪尿返田问题上适当给予农民一些“好处”,农民还是愿意继续实践的。尽管农家肥肥效不能与化肥相比拟、且作物产量相对偏低,但施用农家肥种出的庄稼却是目前市场上广受热捧的“绿色”食品,价格高过化肥作物的几倍。
可见,维系农业生产原生态文明习惯才是解决中国农村水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正是蓝色经济呼唤的内容。这显然与现时人们追求的高技术趋势完全相反,首先需要的是转变观念,特别需要的是“官智要开”。本来就存在于民智下的粪尿返田实践,再加上应该开启的官智(限制化肥使用、鼓励农家肥施用),才能真正以“顶层设计”方式鼓励和引导农民自觉自愿地去维系原生态文明之习惯。
对木已成舟的既有城市来说,集中式污水处理方式肯定仍然成为主流,但也绝非去一味追求所谓高大上的新技术。在蓝色经济框架下,“碳中和”与“磷回收”可以有效解决生物污泥和化学污泥问题,使污水处理过程有望实现零排放。然而,实现污水处理“碳中和”与“磷回收”双重目标的关键并不是技术问题,同样也需“官智顿开”。只有官智开了,方可能像欧美国家一样制定鼓励政策和讨论补贴方式。否则,“唯技术论”的结果恐怕是“拿着熊猫当猪养”,出现不接地气的严重问题。
2、扼守水文循环规律
“生命之水天上来,条条江河归大海”,这就是俗称的自然界水文循环。水文循环是地球形成后经几十亿年的“千锤百炼”才炼成的固有模式,也是前5代非智慧生物均未改变过的自然规律。人类作为地球上偶然兴起的第6代物种中唯一的“智慧”生物实际上已成为目前地球上的“兽中之王”,不但对其它物种掌着“生杀大权”,而且还在肆无忌惮索取自然资源、满足自己“一己私利”的同时,不断试图改变人类出现前业已形成的水文循环自然规律,妄想着“人定胜天”。殊不知,自然界并不需要人类,而人类则离不开自然!
诚然,经历了100多年的工业革命,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现代文明”使我们人类生活变得越来舒适、方便。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却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破坏。远的不说,近年来我国普遍出现的重雾霾、黑臭水、毒土壤、高噪音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就是最明显的征兆。这一切尚都源于自然界对人类的最轻“惩罚”,待问题严重时,人类必将自取灭亡。尽管人类从地球消失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但人类的“智慧”若不加以遏制、收敛,最后恐怕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结果肯定是“英年早逝”,导致人类存活于地球的时间会远远低于前5代生物平均存活地球6200万年的时长。
可见,人类只追求科学而不尊重自然规律的后果是多么的可怕!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水来说,科学地研究已被人类侵害、干扰的水文循环恢复手段、研发模拟水循环下的水量/水质流动与净化技术才是水科学技术今后的发展目标,也是蓝色经济框架下的水技术之路。